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

再破解【道德經】的聖人(人子)預言,還有【河上公章句】亦係上帝的傑作

上篇已講解【道德經】一些秘密,既然係 上帝真傳,當然唔止咁簡單,先係首尾呼應,然後睇中間,開始部份二加七共連續九章, 用「」字代表,近代瑪雅長老補充10年,玩加減十數,這裡一樣,第9章加10是19章,發現18、19章提到仁義與第8章相同,跟住最後係36與37章減10,係第26與27章,至到32章共七章,就如開始分成二、七兩組,前文提到:心與言政事,先講及修心的仁義,跟住係「談政治」,還有道家天干地支五行,二七為火,今次審判玩火,炎症、火山與戰火。先睇以下兩章。

第十八章
大道廢,有仁義智慧出,有大偽;六親不和,有孝慈;國家昏亂,有忠臣。
第十九章
,民利百倍;,民復孝慈,盜賊無有。此者以為文,不足。故有所屬:見素抱樸,少私寡欲。無憂

解說:這兩章互相關連,留意同顏色字,第十八章,大道被廢棄了,才知道仁義的重要;人為機巧的智慧出現,於是有嚴重的偽詐,機謀巧計只為財;家庭六親不能和睦,才能顯示真正;國家陷於混亂,才能見到誰是忠臣。就如「」分陰陽,有邪惡,亦有正義,等你們可區分而行「正道」,而 甄選的亦是這些義人。第十九章,頭三組的內容,都與上一章的仁義孝慈智慧有關,但含意有問題,無聖人智慧提點,百姓只會俾人「老點」;不,見利忘義,老豆都出賣啦!何來孝慈?先睇後面,「此者以為文,不足。」這些記載文字不足以表達,「故有所屬」,「」同音別字「」,係另有變化;跟住最後句,玩三對三,最後一句「」與三組相同,「無憂」就係「無有」的諧音,這一組正確,頭兩組抽出「」「」,聖人智慧 - 民利百倍,大仁大義 - 民復孝慈;這是 上帝的「」,聖經的怪招,前言不對後語,倒轉晒來講,睇睇下發覺唔對板;後人照字面解,全部出錯,還有「」「」倒轉係「棄絕」,睇見你哋咁樣解書,都激到要「氣絕身亡呀!上帝 好鬼搞笑,預咗你哋錯晒,寫定台詞俾我!「跟官唔好唔知官姓乜」,你哋真係唔知 上帝姓乜, 風趣幽默,好玩得㗎,唔係點過千年、萬年呢?

跟住七章分開兩部份,就係七言詩手法,四字詞與三字經組合,前四篇插入上帝之子預言,後再談政治。

第二十六章
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。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。奈何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天下?輕則失本躁則失君
註解:輜重,行軍時由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、糧草、被服等物資。
            榮觀,《老子》:“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。” 河上公 注:“榮觀,謂宮闕。”

解說:頭兩句與尾兩句相關,先睇「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。」聖人行走,有軍用運輸跟隨,古語有云:「三軍未動,糧草先行」,這是指上帝之子最先降世,天國眾軍隨後才到;「雖有榮觀,燕處超然」,神之子 稱為萬王之王,但不是住在皇宮,身輕如燕,無官一身輕, 並非政壇中人,燕子為侯鳥,所謂「燕飛」, 身處中國南方。跟住係教誨,「奈何萬乘之主,而以身輕天下」?就係天子只顧自身,點能治天下,「重為輕根,輕則失本」,要知輕重,「靜為躁君,躁則失君」,靜即「剩係」,只係做個燥(暴)君,就會亡國,要知道任用賢能;再講中國節日,主要和神話有關與拜神,但有兩個特別的,是端午節(五月五)與重陽節(九月九),這兩個關於凡人,亦係 所給予皇者的提點,留意日子合併係「九五」之尊。楚國大詩人屈原勸諫君主,激怒楚王而被放逐,後來楚國被秦國打敗,屈原投江自盡。當年的楚王就係燥暴之君,屈原就係忠臣;而桓景見到異象登高避災,係提醒要重用能人異士(神僕)。留意屈原,名,字,名字合併係「平原」,《創世記》示拿地(中國)的平原,全人類的發源地。上帝 最喜歡玩字謎。古代君主為天子,天命所歸,都無節日記念,孔子稱為萬世師表,同樣係無節日,凡人切勿「妄自尊大」!

第二十七章
善行無轍迹,善言無瑕讁;善數不用籌策;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,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。是以聖人常善救人,故無棄人;常善救物,故無棄物。是謂襲明。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師;不善人者,善人之資。不貴其師,不愛其資,雖智大迷,是謂要妙

解說:先講聖人,以善心救人,不會輕易放棄,亦重視用物,不會貪新厭舊,物盡其用,襲明為聰明智慧之道。跟住係教誨,善人引申為師長,作育英才,就係真正的回報。「不貴其師,不愛其資」,不是只求名聲,與及為了金錢,這至為重要!這就係現今的所謂高等教育,不單是塡鴨式,而且都係沽名釣譽的學店,與政府扯貓尾,強逼百姓進獻金錢,根本有違教育的本意,這亦係神之子要修正的事,不只教育人類,還有教育制度。

第二十八章
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。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
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復歸於無極。知其榮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為天下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,則為官長,故大制不割
註解谿同溪,山谷,山間河流。
            忒音戈,過分,過甚,通「太」。

解說:這裡首三組句子講到「德」,「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」。 保持德行,不離棄如嬰兒一樣,就係《馬太福音》18.4 要如小朋友的謙卑、純潔,才可上天國。「常德不忒,復歸於無極」。保持美德並不過分,才達至無極之化境。「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」。德行好自會知足,知足常樂,能忍自安,就能樸實無華,反樸歸真,谷與谿相通,即第一組的嬰兒,又係首尾呼應。「樸散則為器」,樸即「木素」,可雕琢成器具(才);「聖人用之,則為官長,故大制不割」。配合上一章講改教育制度,聖人會恢復科舉制,考官員,任用賢德與有才華之士,並非用選舉與魔鬼教學的人,要治國平天下,此制度是不可分割的。

第二十九章
將欲取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不得已。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,為者敗之,執者失之。故物或行或隨;或歔或吹;或強或羸;或挫或隳。是以聖人去甚,去奢,去泰

解說:這裡引用【河上公章句】作解釋,「將欲取天下」欲為天下主也。「而為之」,欲以有為治民。「吾見其不得已」。我見其不得天道人心已明矣,天道惡煩濁,人心惡多欲。「天下神器,不可為也」。器,物也。人乃天下之神物也,神物好安靜,不可以有為治。「為者敗之」,以有為治之,則敗其質性。執者失之。強執教之,則失其情實,生於詐偽也。「故物或行或隨」,上所行,下必隨之也。「或歔或吹」,歔,溫也。吹,寒也。有所溫必有所寒也。「或強或羸」,有所強大,必有所贏弱也。「或挫或隳」。載,安也。隳,危也。有所安必有所危,明人君不可以有為治國與治身也。「是以聖人去甚,去奢,去泰」。甚謂貪淫聲色。奢謂服飾飲食。泰謂宮室臺榭。去此三者,處中和,行無為,則天下自化。一開始已講聖人推行無為之治,這裡再講清楚不能以有為治國,聖人、君主都要以身作則,上行下效。跟住睇下 上帝的啟示

節錄《河上公章句》第三十八 論德
「上德不德」,上德,謂太古無名號之君德大無上,故言上德也。不德者,言其不以德教民,因循自然,養人性命,其德不見,故言不德也。

第二十七篇 精覺歌
不覺精神 無心 還回今時心和日
天說道德忘失世 東西道教會仙境
末世汨染儒佛仙 無道文章無用世
孔孟讀書稱士子 見不覺無用人
阿彌陀佛道僧任 末世舊染失真道
念佛多誦無用日 彌勒出世何人覺
河上公之道德經 異端主唱將亡兆
自稱仙道咒文者 時至不知恨歎

解說:之前解釋「宮闕」出自河上公,祂是修仙道之古人,但解德經一開始就有古怪,「上德,謂太古無名號之君」,太古即混沌初開,無名號的是 上帝,但第一章的「無名天地之始」,竟然冇用這解釋,寫到古靈精怪,最鐘意分開晒要玩併圖;另外 神教吟詩作對,用押韻字,就如諧音,「上」與「上」就係同韻字;「德大無上,故言上德也」。聖經與佛經的至高者與無上聖佛,「至高無上」的兩父子。「不德者,言其不以德教民」,不以德教民?德經要來何用?「因循自然,養人性命,其德不見」,只順其自然,只求生活享受,不重品格;又係 上帝的絕學,講反話!「不德」同音不得,即不可以!前文都講係非常重要,係一定要教。跟住睇《格庵遺錄》第二十七篇,「天說道德」,神 教道德,「忘失世」,背忘這教誨,世界亦不能存在!還有講讀書人,同樣上文《道德經》第二十七章,講聖人(神之子)改教育制度,又係玩相同數字編碼;關於彌勒降臨,尾二的一段,「河上公之道德經」,《道德經》係李老子(我-上帝)的,是指這本《河上公章句》,「異端」就係這段解釋倒轉了,「主唱」係 上帝(神)講,「將亡兆」,如果全國君民皆不重「德」,國家亦要亡! 再補充提醒大家,因為《道德經》用詞非常高深,所以再加一本註解,亦等 神的僕人可以名留千古!這四章全部是聖人與教育,還有三章講政治,在下一篇文章發表。


彌勒 (上帝之子)
辛丑年十一月廿五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